近日,银保监会公开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小银行成重灾区。此次向社会公开的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共计43名,包括15位自然人和28家法人。其中,地方中小银行股东占比近八成,涉及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南、贵州等多个地区的农商行及村镇银行。 中国金融网影像中心
为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政策精神,落实国务院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要求,人民银行研究推出货运物流主题金融债券。浙商银行及子公司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银租赁”)第一时间响应,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货运物流主题金融债券。
深交所科融通平台举办碳中和国际项目路演绿色能源专场活动。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举办“双碳”主题路演、培训等投融资对接活动70余场,共服务2700多家“双碳”领域相关产业企业,其中220家成功获得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超55亿元,6家已上市。这是深交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服务“双碳”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务实举措。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中期票据发行计划(GMTN Programme)”下,成功发行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涵盖美元、港币、欧元和离岸人民币四个币种、五只债券。该债券在香港、新加坡、伦敦、迪拜四地交易所同时整体上市。本次发行是工商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响应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工商银行在绿色债券发行领域的领先优势。
近期,银行间市场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CB)、保障性租赁住房债务融资工具、银行间类REITs等创新试点“三大工具”首批三单试点项目已经完成注册,规模合计40亿元,将支持南京、成都等地区1500多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盘活资产。
兴业银行福建管理部正式成立运行,由原有的福建业务总部改革为福建管理部,优化顶层设计,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更好地服务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近日,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卫星对地观测下的森林碳指标监测体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论证会在北京举行。该标准是国内首个对碳源碳汇进行科学精准监测的团体标准,具有行业引领和指导作用,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典型银行参与了标准编制工作。
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在国际资本市场成功完成3年期6.5亿美元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主题绿色债券的簿记和定价,发行票息3.25%,认购倍数为5.23倍,受到了各界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近日,中国银行完成近三年中国内地及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逾1.1万家机构的运营碳盘查工作,并在2021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中行以此为基础,扎实推进自身运营迈向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为满足传统行业转型和新能源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绿色债券加快创新步伐,各品种迭出。
多家商业银行近日在绿色金融方面有了新举措。4月22日,中信银行基于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的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正式上线。4月25日,民生银行发布“民生碳e贷”产品。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国银行联合成立的“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正式启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数”编制工作。